从被媒体抨击为“精神鸦片”危害,到国家新闻出版署下发未成年人游戏防沉迷通知,再到腾讯、网易等游戏大厂被约谈,种种迹象表明,国内游戏行业似乎又迎来了“凌冽寒冬”。
而更令人感到担忧的是,截至发稿日,今年8月、9月、10月份的国产网络游戏版号审批信息仍未公布,游戏版号疑似暂停或放慢审批的猜测愈演愈烈。
按照此前的惯例,网游审批信息都会在当月内公布。但查看国家新闻出版署官方网站后发现,自7月22日公布了87个国产网络游戏审批版号后,至今一个网游版号都没有下发,官方也未曾出台官方文件表明国产网游版号审批暂停或放慢。
让我们把时间线回到2018年3月底,游戏版号突发停止审核,直到2018年12月这中间长达9个月的时间里,市场上没有一款游戏能拿到版号。
在那场“寒冬”之前,相关部门其实是释放了严审信号的:2017年12月工信部网信办和宣传部等多个部门联合出台了《关于严格规范网络游戏市场的意见》,此后又联合发布了《综合放空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等,要求调控游戏数量等。
而此次版号暂停,也有类似的信号。8月30日国家新闻出版署下发了《关于进一步严格管理 切实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要求所有网络游戏企业仅可在周五、周六、周日和法定节假日每日20时至21时向未成年人提供1小时服务。而就在这份“史上*严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措施”出台后,*新的网络游戏版号审批信息至今仍未公布。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游戏版号审核疑似停摆的期间,一系列游戏未成年人保护监管政策及内容审核机制仍在配套下发。
9月27日,国务院印发《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21-2030年)》,文件中指出,要实施国家统一的未成年人网络游戏电子身份认证,完善游戏产品分类、内容审核、时长限制等措施。
9月30日,由国家新闻出版署主办,中国搜索承办的游戏企业防沉迷落实情况举报平台正式上线运行。在该平台中,举报者可从实名认证违规举报、时段时长违规举报以及充值付费违规举报三个方面对游戏中防沉迷违规信息进行举报。
以上这些政策加上连续3个月的0版号现状,不禁让人产生疑惑,难道国内游戏市场又将步入“凛冬”,再次进入“一号难求”的惨烈环境吗?
相关业内人士指出,本次版号暂停审批大概率不会和18年一样持续近一年的时间。在各项新规出台后,要给游戏公司一些内部调整的时间,这次版号审批暂停属于一次小调整。
但是,虽然业内人士认为这次只是一次小调整,短期内对头部游戏公司影响不大,因为有版号储备,也有已上线游戏的业务收入支撑。可对中小游戏公司的影响将会较为严重,因为相较于大型游戏公司,中小公司拿到版号的机会少之又少,参考2018年版号寒冬时的状况,部分中小型公司甚至会面临破产的境地。若长此以往,未来游戏行业的垄断现象可能更为严重。